logo
牢舍銘(倣陋室銘)
蔣渭水遺集:
室不在美,有氣則通,窗不在大,有光則明,斯是牢舍,惟吾意誠,既決穿衣紅,未決穿衣青,談笑有嚴禁,往來無單行,可以學坐禪,閱書經。無親戚之會面,無朋友之交情,宋朝三字獄,周代公冶行,智人雲何罪之有。
注釋:
斯:此。
既決穿衣紅,未決穿衣青:決,判決。已判決的囚犯穿紅衣,未判決的囚犯穿青衣。
三字獄:莫須有之罪,冤獄的別稱。宋史嶽飛傳「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公冶行:指公冶長走在路上也會遭無妄牢獄之災。公冶長因懂鳥語,從衛還魯,行至二界上,聞鳥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被認為殺人入獄。論語公冶長篇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黃煌雄編《蔣渭水先生選集——被壓迫者的怒吼》、台灣民報
室不在美,有氣則通,窗不在大,有光則明,斯是牢舍,惟吾意誠,既決穿衣紅,未決穿衣青,談笑有嚴禁,往來無單行,可以學坐禪,閱書經。無親戚之會面,無朋友之交情,宋朝三字獄,周代公冶行,多人雲何罪之有。
陋室銘為劉禹錫所作,旨在表明居室的好壞無關緊要,有德性的人即使居所簡陋,也能觸目所及盡成佳趣。物質的匱乏不影響心靈的提昇。文末以諸葛亮在南陽隱居的草屋,楊雄在成都的草玄堂作陪襯,以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期許自己。
原文:

陋室銘 /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意:
(一)自「山不在高」至「惟吾德馨」
說明吾室(因吾德馨而)不陋。
(二)自「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
說明吾室之景、客與事(皆不陋)。
(三)自「南陽諸葛廬」至「何陋之有」
(藉孔子語)說明吾室不陋。
主旨:說明吾室不陋。(篇首(一))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銘);內容為論說文。

暮鼓晨鐘
蔣渭水,臺灣民報第3卷第1號,頁1,1925年1月1日,頁24
現在是什麼的一天,是大正十四年的元旦,乃是我們臺灣維新的第一個元旦。我在這今天是多麼快樂,多麼希望要把這晨鐘暮鼓放在新高山的極頂,大敲特擂起來!擂得北至富貴角,南至鵝鸞鼻,西至澎湖島,東至紅頭嶼,四面八方的臺灣三百六十萬同胞,都從睡夢中一時就驚覺著醒起來!然後我就對我三百六十萬的同胞,先喊一聲,刷新精神!才下個總動員令:請這個維新的第一個元旦起,我們大家一起要起來,對於維新的事業努力。我希望大家,人人去做那容易做得到的維新事業。除了小孩子以外,凡有氣在口有脈在身的,屬是做臺灣人的,不論是學生、商人、農夫、工匠…,貧、富、貴、賤,都要提起精神,來盡做臺灣人一份子的任務!
第一、要從這維新的元旦日起,大家都要來購讀臺灣民報!且要勸誘別人來購讀臺灣民報!因為臺灣民報是臺灣三百六十萬同胞公有底唯一的言論機關,是臺灣人的靈魂,是臺灣人思想的先導,是維新的工具,是自覺覺人的和劑!所以,要盼望為臺灣人的,有一人就要有一本,這不但打開你智識,增廣你見聞,也是盡為臺灣人的一份子任務!第二、是希望人人在這維新新元旦的時候,奮袂起來,去入文化協會,這文化協會,不是文化協會人的文化協會,乃是臺灣人的文化協會,文化協會是提攜臺灣要到極自由、極平等、極文明底地位去的工作。若是臺灣人就有入臺灣文化協會的必要。而文化協會所要做的事業很多很多,如設文化講座、開立圖書館和私立學校…等。須要有多數會員和同胞的協力去做才能成功的 - 那明治維新以後,發現一個日本的早稻田私立大學校!我們臺灣維新以後,也該發現一個臺灣的早稻田大學校才是哩!第三、有錢的人自不待言,無錢的人也要勤儉儲蓄!儲蓄起來,援助文化協會的經費!文化協會是為臺灣的,而為臺灣人呢,就有這種的任務了。泰山不嫌微塵,大海不棄細流。不拘多少,都一出來幫助,以期集腋成裘,使我們所計劃的文化新事業得早實現,而臺灣的文化提高,可就指日可望了。第四、希望各地方的同胞,急起設立讀報社,這讀報社,於散發地方民智上具有很大效力的!而且組織的手續也很簡單,而經費又省,創立是很容易的,對於官廳,並用不著什麼手續,各地方若有多少的有志同胞,就會辦得起的。
以上四件的維新事業,乃是臺灣人所應該做的事業,是我們的同仁本極希望的事業,以是臺灣人人應該做的事業,大家都應該出來努力著去做,勿落人後才是!同人繼倡之於先,願大家隨之於後,須知重擎易舉孤掌難鳴;眾人扛倒山,細流成大海,願大家都有愚公的決心,精衛的堅志,從這新元旦,大家都喊著:起來!起來!努力起來!去做臺灣文化的新事業呀!

〈臨床講義〉
關於台灣這個患者
姓名:台灣島
性別:男
年齡:移籍現住址已27歲
原籍:中華民國福建省台灣道
現住所:大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
地址:東經120~122度,北緯22~25度。
職業: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
遺傳:明顯地具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統。
素質:為上述聖賢後裔之故,素質強健,天資聰穎。
既往症:幼年時(即鄭成功時代),身體頗為強壯,頭腦明晰,意志堅強,品行高尚,身手矯健。自入清朝,因受政策毒害,身體逐漸衰弱,意志薄弱,品行卑劣,節操低下。轉居日本帝國後,接受不完全的治療,稍見恢復,唯因慢性中毒達二百年之久,不易霍然而瘉。
現症: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慾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頑迷不悟,枉顧衛生,智慮淺薄,不知永久大計,只圖眼前小利,墮落怠惰,腐敗、卑屈、怠慢、虛榮、寡廉鮮恥、四肢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沉,了無生氣。
主訴:頭痛、眩暈、腹內飢餓感。
最初診察患者時,以其頭較身大,理應富於思考力,但以二、三常識問題試加詢問,其回答卻不得要領,可想像患者是個低能兒,頭骨雖大,內容空虛,腦隨並不充實;聞及稍微深入的哲學、數學、科學及世界大勢,便目暈頭痛。
此外,手足碩長發達,這是過度勞動所致。其次診視腹部,發現腹部纖細凹陷,一如已產婦人,腹壁發皺,留有白線。這大概是大正五年歐陸大戰以來,因一時僥倖,腹部頓形肥大,但自去夏吹起講和之風,腸部即染感冒,又在嚴重的下痢摧殘下,使原本極為擴張的腹壁急劇縮小。
診斷:世界文化的低能兒。
原因:智識的營養不良。
經過:慢性疾病,時日頗長。
預後:因素質優良,若能施以適當的療法,尚可迅速治療。反之若療法錯誤,遷延時日有病入膏肓死亡之虞。
療法:原因療法,即根本治療。
處方:正規學校教育最大量
   補習教育最大量
   幼稚園最大量
   圖書館最大量
   讀報社最大量
   若能調和上述各劑,連續服用,可於二十年內根治。
   尚有其他特效藥品,此處從略。
               大正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醫師蔣渭水

小引、五年以前的我
 五個年中的我,並非突然生出來的我。我今年三十六歲了,五個年中的我的以前,還有三十一年的我的存在,所以要講出五個年中的我,須要略略說說五年以前的我,才能明白五個年中的我。
 記得大正十年秋,因為春間受了臺灣議會請願的刺激,我的政治熱又復活起來,表示出種種的言辭和行動,所以醫專的堀內校長,就叫我去他的官舍,對我說:
〈堀〉:你自學校時代,就有很大的政治的趣味,做出種種的事故,而現今又要多事,時時聽得你有不穩言動,到底是因為什麼緣故呢? 〈我〉:這政治的活動的嗜好,我也不知道為著什麼緣故生出來的。我想恐怕是一種「病的」罷。不論何人,若能醫得我這政治的煩悶好呢,我這瘦瘦身軀,馬上就會肥大起來,可免永久做個瘦鬼了。
  老實說來,我的政治煩悶的魔病,是自醫學校時代,便發生起來的了。在這學窗時代,做出了種種的事項,什麼艋舺金和盛酒館的學生大會、和尚洲水湳庄的柑園會議、冰店的開業、東瀛商會的創設──冰店和東瀛商會,雖是商業,卻都有帶著公務的之使命──國民捐事件、袁世凱問題??這些學窗時代所做了的活劇,今日靜靜的回顧起來,真是津津有味。也有可笑的、也有可驚的、也有可悲憤的、也有可痛快的、也有很危險的──同志在上海被鄭汝成鎮守使拘執將被銃殺,幸得救出──若一一寫出來,可做一篇的小說。我這回在獄裡,本有計劃要寫出,因為紙筆都被取去,不能寫出來,實在是很遺憾!俟下次有機會的時候,自然要寫出給諸君看看。我想最好是俟至本社創刊十週年民報發行五萬部的祝賀紀念號上,來發表為最妙。   
  照上面所說,就可知道最近五年中的我,並不是無端生出來的了。
一、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在大正四年醫校畢業後,在宜蘭醫院奉職了一年,大正五年春辭了職,正準備要在鄉里──宜蘭街開業,後來我想,若要活動,須在台北大都市懸壺問世,才能結交天下之豪傑。主意已定,遂決心在稻江開業了。然而俗話說的好:「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孫中山先生說:「得一知己可以無憾」──實在不錯啊!開業了五年間,私情上普通的朋友──所謂酒肉朋友──卻是不少,而公務上的同志則全無,使我不得不隱忍待時,韜晦過日。我的開業已過了十年間,前的五年間的我的生活,和後的五年間的我的生活,大有差別。換句話說,前五年的我,是做了無意義的生活,後五年的我,是做了有意義的生活。前五年間反比學窗時代全沒有熱熱鬧鬧活動的機會,這是我的怠慢呢?或是市上同胞的怠慢呢?起初我以為壞了壞了,同志這樣難逢,則我一生白白地做物質上的生活過日──動物的本能生活──醉生夢死的生活──而精神上的生活、真正做人的生活將消滅去了。這五年是我的悲觀時期,及至大正九年由患者中得著一個知己,這你想是什麼人呢?就是賴金圳氏咧。未幾又再遇著由東京學歸來的林仲澍氏〈仲澍氏是早大工科大學出身的工學士,又且是本社創立當時的發起人,由賴君和羅君介紹來的──羅君是我在醫校、他在國語學校時代的知己,不是新交的──林君和我意氣極是相投,正在計劃活動,奈他一病竟不起,大失所望。〉我已得著賴、林兩同志,精神上頗不寂憀了,每日會著便是討論進行的事。
二、初識林獻堂氏
大正十年春,在宴席中由林瑞騰氏介紹,才識得林獻堂氏──瑞騰氏是台北的朋友介紹於我的──並聞獻堂氏是要上京去替臺灣人謀福的,所以我隔日就特地要表敬意去太陽館訪問他。那時有種種關於臺灣政治上的議論了。後來獻堂氏到東京和留學生聯絡,做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的運動。這的消息傳到我的耳朵,此請願趣意書,映入我的眼裡,我覺得這真是臺灣人唯一無二的活路啊!那時我就逢人便說──臺灣議會的設置,是臺灣人唯一的活路。有偵探對我說:稻江人士濟濟,人人都不敢表示贊成臺灣議會請願的意思,獨你一個人,大呼特呼極力贊成。我說:人人都是怕著政府的威嚴──壓迫──不敢多言,設使能將全島臺灣人,一一施以催眠術,使其脫離督府的脅威,我想則人人都現出真情,來表示贊成啦。他語塞辭去了。
  從前林氏所做過的台中中學校設立費的募集,及同化會的提倡,我在學窗裡看了,實在很難同意的。因為當時的督府,必不許可我們島人自設中學,若提供金錢請政府設呢?這不過是發現和台北國語學校相似的一個變態的──畸形兒──中等教育機關罷了,不如將這所募的二十數萬圓,用做獎勵留學的資金,那麼不知道多養成許多的人物哩!至於同化會呢,這是大不通的行動,我們本要出來反對,後來我們幾個學生同志,去鯤溟館詰問其幹部,才知道是一時的方便,所以我們守著沉默態度。及至這次提倡臺灣議會的請願,和我的主義上都暗中相合。我感覺著這種辦法,才是臺灣人唯一的要走的一條生路!爾來我的同志漸漸地增加了,我的活動的機會慢慢地成熟起來了。
三、組織文化協會的動機
自獻堂氏歸臺,在臺北開了歡迎會以後,新交的同志,李應章、林麗明、吳海水、林瑞西??諸氏,屢次慫恿我出來組織團體,並提出他們所做的青年會規則書來和我研究。我考慮了以後,以為不做便罷,若要做呢,必須做一個範圍較大的團體才好,由是考案出來的就是文化協會了。 當時創立這會的動機略述於下面,供讀者諸君的參考: 臺灣人負有做媒介日華親善的使命,日華親善是亞細亞民族聯盟的前提,亞細亞民族聯盟,是世界平和的前提,世界平和是全人類的最大幸福,又且是全人類的最大願望,所以我臺灣人有媒介日華親善,以策進亞細亞民族聯盟的動機,招來世界平和的全人類之最大幸福的使命就是了。簡單說來,臺灣人是握著世界平和的第一關門的鍵啦。這豈不是很有意義很重責任的使命嗎?我們一旦猛醒了負著這樣重大的使命,那麼就要去遂行這使命才是。本會就是要造就遂行這使命的人才而設的。然而臺灣人現時有病了,這病不癒,是沒有人才可造的。所以本會現今目前,不得不先著手醫治這的病根。我診斷得臺灣人所患的病,是智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是萬萬不能癒的。文化運動是對這病唯一的原因療法。文化協會,就是專門講究並施行原因療法的機關。
四、新臺灣聯盟的出現
到了十一年,什麼犬羊禍出現了,任三爺被困在犬羊城裡。形勢太壞了,我以為非更加一層的決心去做事不可了,遂組織新臺灣聯盟,這是本島政治結社的嚆矢,又且是全島唯一無二的政治結社。後來因為事多人少不能彼此兼顧,致使這個政治結社全沒有活動的機會,這是我的一個大遺憾事啊!總是今日同志已大昌盛了,後來定有活動這個政社的時期。這發會式的宣言書,以出版法違反,被罰去二十金。十二年還有社會問題研究會的趣意書的發表,又被罰了四十金。到了本年又以治安警察法違反,被罰禁錮四個月。五個年中的我,已做了前科三犯的我了。
五、做了民報的褓母
十三年我由未決囚出獄了後,有臺灣雜誌社的重役會議,我就極力主張停刊和文的臺灣雜誌,用全能力去經營民報,一定是大有後望。大家都一致贊成。後來第一審的治警案公判的時又再會議,大家叫我做民報的褓母,來養育他成人──大家笑說民報是劍如君生的──那時我想,這民報雖然是一個發育不良的小孩似的──那時發行三千五百冊──若善為保護調養,也能長大成人。故此我一方面決心引受這褓母的職責,一方面以為生母的劍如君,不應該將這營養不良的民報子全部放任於我,勸留劍如君協力同事。爾來不出所料,果然漸漸地發育起來。到今日呢,曾幾何時──僅僅一個年久──而發行冊數突破一萬。社內辦事職員二十餘名,每月用費突破二千圓,半月刊變旬刊,旬刊又再變做週刊,真是意想外的大發展了。這並不是生母的好肚子,也不是褓母的好乳汁,其實是時勢使然的。 據大正十三年四月警務局的調查,島內之日刊新聞,每日發行部數如下: 《臺灣日日新報》一八九七○部 《臺南新報》一五○二六部 《臺灣新聞》九九六一部
  照這看來,我們的民報若照現時的步調直進去,我想免再一個年的經過,就會突破三新聞的部數以上,這豈不很痛快的事嗎?我願社員和讀者大家出來合作,互相努力,來促進做臺灣最高部數發行的報紙,那麼不但是生母褓母、社員、讀者的光榮,老實說是全臺同胞的光榮呀!
《臺灣民報》第六十七號,1925年8月26日

文化協會專任理事就任之辭
 僕固一莽夫,才疏學淺,而前承二三知己勉僕奮起負創設文化協會之重任,僕以力不從心辭之。知己責僕須再喚起學窗時代之精神,重整旗鼓,大聲急呼,則應而和者必眾,當不復如彼時之酣夢而未醒及孤掌而難鳴也,僕頗有感焉,於是決意奮起,偶一提唱果然全台響應,曾幾何時,而我島思想之進步竟至於斯。各處同胞同聲共鳴殆無不認文化運動為現今必要之舉矣。同胞同胞何幸而進步若斯,此必我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而祐我同胞也。
 僕已蒙總理謬相推舉,付以專任理事之職,義之所在不得而辭,然已不得而辭矣,則當有覺悟,覺悟云何,就任之日,僕之身既鬻於文化協會矣,自此立字過名之後,僕之身既非僕之所有是協會之所有也,故此身宜與協會相終始焉。協會如汽船也,總理如船長也,專任理事則機關手也,會員乘組員也,僕惟遵守船長之命,忠實服務運轉機關耳,其風也雨也波浪也低氣壓也暗礁也,此乃航海中應用之現象,毋驚毋畏毋落膽毋失志毋惶愴毋狼狽,不動如泰山,堅固如鐵石,以全能力而防備之、忍耐之、抵抗之、排解之、迂迴之、排除萬難、勇往邁進、直到目的而後已。其他非所計及也,然自創設伊使有不能巳於言者。
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不圖終曷克有濟,倘行事或虎頭蛇尾,存心復狼顧狐疑,或生猜忌之心,自相魚肉,或抱退縮之志,坐失事機,則後禍之來,何堪設想。每觀史乘凡圖大事往往公敗於垂成者,其貽誤大都如是也。
今將奉告會員諸君,共鑑前車,牢持來軫,再接再厲,全始全終,勿畏?,勿偷安,勿事徘徊,勿相推諉,縱使有成有勝而勿驕,即令小敗小挫而勿餒,凡我會員同心協力為前軀,行事謹慎舉動穩健,自能建設新文化於台疆。此固僕中心之所切切,而群策群力鞭躂指導,以匡不逮實所仰望於會員諸君子也。


台灣文化協會創立經過報告
這裡,在報告文化協會創立經過之前,我想要說一些關於本會創設的動機。說來話長,因為現在所謂的台灣人,是OO民族,同時也是日本國民,所以台灣人生來就帶著連繫與媒介日華親善的使命了!日華親善是亞細亞民族同盟的前提,也是其骨格。想要謀求東洋文化的啟發,就必須依賴亞細亞民族同盟的力量。也就是說,亞細亞民族結盟起來,互相啟發東洋文化,以追求與西洋文明並駕齊驅,才能融合東西文化趨向一致,並使東西方平等相處。
東西文化一致,就是世界大同之前提。因此亞細亞民族同盟必然是世界大同、世界和平的前提。世界大同、和平是人類最大的幸福,也是為數十七億餘的全人類的最大願望。由此可見:我們帶著的使命就是媒介日華親善,促成亞細亞民族同盟的契機,以達成人類最大幸福的世界大同!
將以上這些事情歸納後換句話說,也就是想要祈求世界和平,必先締結亞細亞民族同盟;想要締結亞細亞民族同盟,必須謀求日華親善。想要謀求日華親善,必須驅使是OO民族,同時也是日本國民,置身日華之間首當其衝的台灣人,這也是順理成章的理論吧。這樣看來,也不得不說:台灣人手裡握有世界和平的第一道關口的鑰匙,這實在是一個意義深遠且責任重大的使命啊!所以我們感謝神明,就要感謝神明賜給我們如此榮耀、光輝,又有尊嚴的使命!我們感謝神明的同時,便油然而生這種自覺:應實踐這個已然由神所賦予的宏大使命作為回報,而此種已然產生的自覺,便是勿論如何非實現不可,這正是我們現在最真切的心理狀態。
然而回頭一看,今日台灣人的狀態究竟如何?到底是否具備了實踐這個使命的能力、技倆與資格呢?真是悲哀極了!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具備。所以,現在我們決定要打造有能力實踐這個使命的台灣人。這正是本機關誕生的緣起了!換言之,本協會即作為此種人物的養成機關。那麼要如何打造這種人才呢?首先要觀察台灣的現狀,再講究其方法,這才是正當的步驟。試看,全島的生活狀況到底顯現出何種現象?道德殘缺、社會制裁低落、人人唯利是圖、迷信嚴重、風俗卑劣且甚為缺乏衛生觀念。而所謂有識階級者,多數意志薄弱,並無堅定的信念亦無高遠的理想,只管埋首於物質生活而無餘念。總之,我們墮落,並深陷於無底深淵之中,因而在我們的社會裡,充斥著墮落、腐敗怠慢、卑屈、寡廉鮮恥等難以收拾的缺點。要從我們之中,找出具有所謂節操、信義、勇氣、清廉、整潔等美德的人士,已是不易的事了。映在我們的眼底的,也不過是那些司空見慣的迎合、附和、諂媚、虛榮、奢侈、淫亂罷了。可是這些缺陷乃某事之果,而非某事之因,將其經緯借用醫學術語來說,這些缺陷意即非出現不可之症狀而非病因。真是如此,那麼疾病本身的原因︱即病因︱何在?追根究底,不外於知識的營養不良症。台灣人便是這樣被診斷出罹患此種名為「知識的營養不良」的病了!
「病原」既被診斷出,下一步正便是須講究對症的療法,即原因療法、根本療法。文化運動就是原因療法。本會無關其他事項,就是這種原因療法的專家。只管根治病因,那麼至今仍逞兇得勢的墮落、腐敗怠慢、卑屈、寡廉鮮恥等症狀,就會自然地消失地無影無蹤!至於作為療法︱知識的營養療法︱的主要手段,應包括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就學校教育來說,雖然在政府已相當的努力,但是其結果尚未達到理想的程度,而且有前途茫茫之憾。因此,待本會日後漸漸發展至相當基礎之時,在實力許可的範圍內,才準備擴及此項正規的學校教育。目前只針對政府力量未及之處,且實行容易的社會教育方面著手。社會教育裡也有補習教育、成人教育、幼稚園、圖書館等各種項目,但目前本會想著手的只有左列數項 :
、本會會報之發行
一、各市街設立讀報社(新聞雜誌閱覽所)
一、設立幼稚園
一、創設補習教育機關
一、設置體育訓練機關
一、組織文化宣傳隊
一、設立簡易圖書館
一、設立漢文研究所
一、電影及文化劇
一、各種講演會
以上即本會創設動機及目前應著手事業的概況,接著我想要報告本會設立的經過。
大正十年七年十八日,有關本會創設事項,我認為還是事先得到當局的諒解為妙,吳海水君及林麗明君與我三人,訪問川崎警務局長於其官邸,向局長說明本會的性質後,川崎局長承諾,若是文化運動就沒問題。
八月十一日,我應川崎局長召見,對於當局的諒解範圍恐會發生誤會,局長再三釋明:當局對本會的諒解是對文化運動的諒解,而非對政治運動的諒解。
八月十四日,在大稻埕朝陽街蔡阿信女士宅,召開發起人會議,出席者有男十人,女三人,議決事項如左:
一、趣意書及會則的修正
一、會員募集條例的制定
一、有關本會會則的印刷分配事項
八月廿六日,將趣意書、會則、發起人、贊成人名分發各庄長,開業醫生,州市街協議員及其他。
八月廿七日,收到苗栗徐榮錦氏寄來的入會宣言書,他也是申請入會的第一人。
八月廿八日,寄發約二百封「聲明書」(附會則),其對象如左:
各州知事、部長、教育課長、市尹、警察署長、警務課長、各中等以上學校、各郡守、總督府各局長、主要內地士紳商人等。
(註)會則裡記載:發起人︱包括贊成人七十人︱合計一百四十人的姓名(實登錄一百三十二人,後追加八人)。
十月二日,於本事務所(大安醫院)樓上開發起人、贊成人的協調會、出席者有女三人,男廿一人,對於台中林子瑾、洪元煌(林獻堂代理人)二君、桃園鄭永南君、基隆蔡玉麟君、宜蘭吳挺技君等諸君,不嫌路遙特來參與之熱情實在敬佩不已!席上議決如左:
一、會則修正(役員中的主幹訂正為總理、協理、理事)。
一、役員的預選,雖然林獻堂氏當選總理,由其代理人辭退之。
一、協會成立典禮的期日定為十月十七日。
一、緊急動議:為向總督表敬意,議決派代表者前往官邸呈投名片,由鄭永南君、林子瑾君、洪元煌君、蔡玉麟君、賴石傳君、蔣渭水君六人代表立即執行。
一、派蔣渭水君為交涉員前往霧峰,與林獻堂氏交涉使其接受擔任總理。
一、統計本日截止的入會人數,共計五百廿九人。
十月二日,蔣渭水君奉命夜行至霧峰,經再三交涉結果取得林氏的左列承諾返北:
在創立總會席上,除非出現無人出任的狀況,才接受總理之職。
十月六日,對楊吉臣氏就接受擔任協理一節以書面交涉,另委託甘得中氏為其交涉員。
十月十日,甘得中氏來信報告楊吉臣氏不承諾,即時以電報交涉,隨後又接到不承諾的回電,因而不得已再委託甘氏繼續交涉。
十月十一日,甘氏來電報告楊吉臣氏已承諾接受。
對於事前預選當選理事、評議員所徵求其承諾的結果,已收到大部分的承諾確認。於是本會的幹部始告成立。其後,也許因為發表了成立典禮的日期、申請入會者激增,至典禮當日為止共達到一千零三十二人。回顧本會在這三個月胚胎期中雖有過若干預期的障礙,但有驚無險,幸無大礙。本日能夠安產,而在這個寧靜和平的靜修女校裡呱呱墜地,是令大家最感到愉快之處。以上,報告完畢。
說明:本文為蔣先烈於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文化協會成立大會致辭講稿(日文),原刊載於《文化協會會報》創刊號,目前該創刊號已散佚不可得,本文則譯自一九三二年,由蔣氏遺集刊行會編纂出版的《蔣渭水遺集》。蓋該遺集在付梓後逢總督府全數查禁焚毀,僅有二本流出;其中一本,戰後為戴國煇教授於牯嶺街書肆購得。二○○二年七月,戴夫人林彩美女士慨然惠贈蔣家後人此全集影本。此篇詳細記載蔣烈士創立文化協會動機與經過之重要文獻,終於塵封七十年後重見天日。
原載《文化協會會報》,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收錄一九三一年編纂《蔣渭水遺集》


台灣文化協會會歌
一)
我等都是 亞細亞 黃色的人種
介在漢族 一血脈 ()()的百姓
所以天降 大使命 囑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 振道德 造就此才能
(二)
欲謀東洋 永和平 中日要親善
我等須當 作連鎖 和睦此弟兄
糾合東亞 諸民族 締結大同盟
啟發文明 比西洋 兩兩得並行
(三)
可免黃白 起戰爭 世界就和平
我等一舉 天下利 豈可自暴棄
但願最後 完使命 樂為世界人
世界人類 萬萬歲 台灣名譽馨 下載歌曲
台灣民眾黨的指導原理與工作
凡是整個的解放運動的團體,必然地具有兩種的要素:一個是黨的指導原理;一個是基本於指導原理的黨的工作。
  我們臺灣民眾黨,既然是一個整個的黨,自然是具備著這些兩要素。然則什麼是民眾黨的指導原理呢?我們檢點黨的紀錄,三大綱領──理論的綱領──對階級問題的態度及第二次全島黨員大會宣言──行動的綱領──可以認做黨的指導原理。人類所受的束縛有三方面──政治、經濟、社會,所以我黨對這三方面都去求解放。
一、確立民本政治,就是要解放政治上的束縛,最少限度在「根據立憲政治之精神,反對總督專制政治,使司法、立法、行政三權完全分立,而台灣人麼有參政權」。
二、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就「提高農工階級之生活程度,使貧富趨於平等」。
三、改除社會制度之缺陷,就是要「改革社會之陋習,實行男女平權,確立社會生活之自由」。如二次大會宣言口中所指摘「迷信根除,迎神建醮的浪費,冠婚葬祭的奢侈,阿片的中毒」等,皆在應革除之列。
以上三大綱領,是抽象的表現,範圍很廣漠,可說是理論的綱領。在實際運動上,還會發生許多疑義,因為要補充這個不是,於這第二次全島黨員大會,通過兩個很重要的決議,即對階級問題的態度和第二次大會的宣言,這些兩個決議,皆是指明本黨行動的方針,所以可說是行動的綱領,然則本黨對階級問題取什麼態度呢?
一、全民運動和階級運動是要同時並行的。
二、企圖農工商學之聯合就是要造成全民運動的共同戰線。
三、扶助農工團體之發達就是要造成全民運動的中心勢力。
四、擁護農工階級就是階級運動之實行。
五、本黨要顧慮農工階級之利益,加以合理的階級調節,使之不妨害全民運動之前進。
六、集合臺灣各階級民眾,在黨的領導下實行全民之解放運動。
怎樣要以農工階級為全民運動的中心勢力呢?其理由如下:
(一)農工階級在全人口中佔絕對的多數──全人口十分之八以上是農工階級──如日本全人口之百分之七、八是工人;百分之六十三是農工,如中國單單農民就佔全人口之八割以上,如臺灣四百萬人口農民就有二百四十萬人,如俄國全人口一億四千萬人中農民佔一億,工人佔九百餘萬人,如印度農民佔全人口的七割半。
(二)農工階級所受的壓迫和痛苦是比其他階級加倍激烈,自然其要求解放的心,也是更加徹底,換句話說是富於革命性。
(三)殖民地的工場主,大都不是土著民族,而其工人卻是土著民族,故土著民族中的勞動階級的勢力,應比同民族的資本階級更加宏厚。如中國三百萬的工場工人是中國的無產階級,而其工場主大部分是外國人,如印度二百七十萬的工場工人是印度的無產階級,而其工場主大部分是英國人。
  這三個理由,是由各階級的社會力分析出來的,並不是以感情用事。所以二次大會宣言說:「過去許多解放運動的失敗是因為其參加部分侷限在智識階級,所以我們知道此去的全民運動,必須以廣大範圍的全民眾參加,尤其是要以農工民眾為全民的解放運動的主力軍,而去注重宣傳於農村與工場,使農工組織化。」
  怎樣要農工商學聯合共同戰線呢?這是觀察臺灣的客觀的情勢認定在全民運動的段階,故二次大會宣言說:「解放運動的原動力是在多數民眾,所以當然以喚起民眾實行組織為對內的基礎工作,如對農工商學及青年婦女各界皆是我黨的重要部分,所以援助他們組織團體與我黨互相提攜共同奮鬥是最要緊的,我們以為全民運動仍是現在臺灣的解放運動上所必經的過程,此不特是先人之遺教,而且是合理妥當的路徑。所以我們須要援助各種階級的團體組織與合同,使其發揮民眾的威力。故此後據本黨援助農工以及其他各種團體組織的政策,向全民眾之中努力援助提攜以期獲得民眾的信賴和支持為本黨的基礎工作。」照以上的記述,民眾黨的指導原理可以明白。
然則其工作如何?本黨的工作分為對外工作與對內工作。
  對外工作就是要聯絡世界上被壓迫階級及弱少民族採取共同戰線。故二次大會宣言說:「我們欲求全臺灣人的解放,對內要喚起全臺灣人的總動員,對外須與世界上弱少民族和國際間的無產階級互相聯絡共同奮鬥,才能達到目的。」
  對內工作分為基礎工作與現實工作,二次大會宣言說:「我黨的綱領非到有組織的民眾總動員之日,是難實現。但創立當時所定之最少限度的政策,則須於最短期間使其貫徹實現。」又說:「我們深知本黨所定綱領為台灣人唯一的生路,所以對於黨綱之實現須極力去奮鬥以求其貫徹,但願其路途之遠與工程之大,實非容易可能成功的事業。所以一方面須從事於基礎工作,訓練養成民眾總動員的能力,而一方面當努力當面最切要的最小限度之政策的實現。」
  以上根據黨的綱領,對階級問題的態度及二次大會宣言,加上我的私見而演釋的,我以為可能表現黨的精神的所在──如私見有錯歸我個人負責與黨無干──我甚希望臺灣同胞理解本黨的精神,又極願以本黨對黨員的期待而期待於臺灣全民眾。
  二次大會宣言說:「凡我黨員須各貢獻其所能於本黨,富者盡其財,智者盡其謀,勇者盡其力,鞏固黨之基礎,擴充黨之力量,服從黨規,遵行決議,以期貫徹綱領政策的實現,不負民眾之期待,此乃本黨之切望於黨員同志們的。」

快入來辭
仿歸去來辭試作一篇藉以報平安也。但獄中無古文只憑腦根記出不無錯誤諒之。
快入來兮。囹圄將蕪胡不來。己自以身為奴役。奚惆悵。而猶夷。悟已往之不入。知來者可追隨。望前途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入即是不入即非)。獄陰陰己斜陽(晚日西沉映入獄房)。風飄飄而塵飛(風吹房內塵芥映日益明)。問獄吏以前期。恨餘日之無幾(放出一部餘日無幾)。乃整原稿再閱再書。同囚送湯。看守候門(舊囚人送湯看守必先開門守待)。心園未荒。腦力猶存。禪坐在室。獄友成群。開卷讀。以自修。時低吟。以消閑(獄裡禁聲不許高吟)。倚鐵窗而寄傲。諗牢舍之易安。住日久以成趣(慣勢成自然)。門雖設而常關(且加鎖)。時低徊以散步(讀書作文時出庭園散步)。念黔首而悲觀。民無辜而迫受。我有志惟難完。歲悠悠以將暮。撫短鬚而盤桓。快入來兮。請結交與舊囚。眾與我無相違。惟解放兮要求。感同胞之情厚(贈物慰問者多)。慰精神以消憂。獄吏告余以春及(元旦送糕至)。將饗爾以糕餱。或命管城藉慰朋儔(執筆作信)。既冥思與默想。亦慷慨而憤。心忡忡似怒濤。思滾滾如急流。覺時代已推移。感吾生之將休(學問基礎薄弱,小才不成大事將老矣)。奮起乎乾坤一擲復幾時。曷不決心大勇為。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故鄉非久居。
抱經綸以邁進。向神州而驅馳。登大屯以憑吊。臨劍潭而賦詩。策大同以歸正(世界大同同歸正義)。共扶人道復奚疑。
大正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原載《台灣民報》,經修改後收錄於
一九三一年編纂《蔣渭水遺集》

函邀林獻堂參加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大會

獻堂先生英鑑:

前聞令祖母仙逝,實堪悼惜,隨即發電吊慰,諒已登台覽,因此體察先生定多繁忙,故至今不敢馳書報告協會之事也。
爾來會員募集之成績,新的總共已達五百餘名,女子十數名,重要都市姑勿論,則恆春、台東、花蓮港亦(概)有入會者。如大溪簡阿牛、彰化吳汝祥、台中王學潛、嘉義徐杰夫、莊啟鏞之入會,可謂意想外之收穫。又如台中市錦町沈氏邱金女士,單獨寄到入會書及會費三元,亦屬熱血之女士,頗強(吾)人之意。
此雖區區五百人,卻是全島內之金剛石(培火君稱同志為金剛石,其他醉生夢死者為石頭、土砂)。乃託察官(警察之意)施行預備試驗,一般意志薄弱、觀望不前者,早已被警官選為落第之列。故以五百名之錚錚者,可當五千名之(會)神經者。但發會式預定評議會開會中舉行之,未知先生都合如何?先生于何日上北乎?同仁等希望先生節哀上北,統理發會式諸事,不勝企望之至。伏乞先生鑒察,速賜佳音為盼。
再者,既已()()敝院可得宿泊,上北之際,祈直光臨敝院,當掃室以待之。如其他諸同志欲出席於發會式,祈招其到敝(院)投宿,發會式之時,將敝院病室全部提供為宿舍,可免客氣招其來泊是幸。
渭水       
大正十年九月二十一日

送王君入獄序
瀛北之東。有囹圄,囹圄之中久住而體肥。衛生進步居囚不少。或人曰以其地形如地獄故曰獄。或曰是獄也牢幽而墻高。罪之盤桓。友人王君入之。君之言曰。人之稱賤丈夫者我聞之矣。利權求諸官。名聲赫於時。奔走權門。諂媚百官而盜跖為虐。其在外樹狗黨。養爪牙。鄙夫趨蹌。遇者盲從。供役之人各倚其勢。巴結而附和。喜有賞。怒有責。敗類滿前。擅奸詭而譽才能。入耳而不煩。環肥燕瘦。清聲而艷體。秀外而惠中。穿草鞋者著●衣。塗脂抹黛者。列坐而並肩。擁臂而顧曲。戰拇而徵歌。賤丈夫之得寵於官府。得志於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愛此而難求之。知非義焉。不屑為而致也幽囚于牢舍。思今而憶古。坐佛禪以終日。
讀詩書以自遣。詠於聲心可慰。寫于文志可舒。起居有時。惟慣之安。與其有譽于官。孰若無毀于其民。與其有榮于身。孰若無害于心。官祿不食劣紳不為。嫖賭不近服飾不華。大丈夫為民請命者之所為也。而我則行之。伺候於高官之門。
奔走於權勢之家。足將進而●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民而唾罵。徼倖于萬一。得富而且貴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蘭陽雪谷聞其言而壯之。勉之行而為之歌曰獄之中惟子之宮。獄之室惟子之適。獄之嚴可修可潛。獄之固誰越子所。窈而深門檻重扃。密而廓易往而難復。嗟人之生兮。生豈無殃。精神不屈兮。凌辱何傷。悍卒守監兮、酷禁不妨,磨且練兮體愈康。勉其行兮奚徨徬。囑同胞兮勵同志,從子於獄兮,將與子而徜徉。
原載《台灣民報》,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經修改後收錄於一九三一年編纂《蔣渭水遺集》
動搖時代的台灣
今日台灣的社會狀態,應稱為過渡時代,或是動搖時代,我感到有點困惑。也許我們可以假定今日的現狀是動搖時代。動搖時代對人類而言是最幸福的時代,有了今日的動搖,才能有明日的進步,即動搖終究會導向進步,實乃進步之母。
例如像中東,戰後的狀態比戰前的狀態更加動搖。眾周知,戰前資本帝國主義為滿足自己的野心,而忽視歷史與民族的原則,各種不安變成動搖,遂導致最近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此動搖,令人覺得戰前不安狀態或可稍獲改善,其實不然,英國乘土耳其戰敗,為永久鞏固其帝國主義之政策起見,令土耳其將固有的領土割讓給希臘,此舉無異在動搖之上再點燃了動搖的導火線。此種狀態乃使凱末爾將軍奮起。凱末爾之奮起,多方面都意味著他是弱者,是為弱者而起,為弱者揚眉吐氣,為弱者伸張正義。他與印度的甘地,事雖大有不同,其立場之一致,則不容懷疑。俄國之援助,印度人之決議支持其行動,畢竟都是由此立場而出發。此問題將如何終了,英國之帝國主義政策將改變成何種姿態,正橫跨此動搖時代而紛擾不已。
要之,在動搖時代裡,橫暴掠奪的帝國主義即將崩潰。另一方面亦意味被侵虐的弱者得獲解放。但是強國不但不乘此機會自我省察,反而頑冥執拗,以各種曲喻附說,力圖挽回自己正在崩解的頹勢,類此自我擁護,垂死掙扎的情形,可謂比比皆是。在此,吾人必須徹底了解此種態度。即使吾人欲循和平之道前進,亦不得不與彼等之頑冥執拗奮戰到底,不得不為脫離彼等之不公平待遇而戰。然則何以戰,何以脫,終其極究,無非闡明自己的立場,以順應世界澎湃的潮流。
那麼台灣的現狀究竟是如何呢?武官總督為文官總督所代替,基於所謂內地延長主義或本土延長主義,廳制已改為州制。接著變態的自治制、共學制,以及起用台人等敕令亦陸續頒布。但是社會狀態依然由一股看不見的暗流所支配,實際上並無改變。不僅無改變,報紙社論等反盛論「時勢的演進與本島人之自省」、「本島人不應盲動,自省自重此其時也」等濫調。社會上種種缺陷已招致不安,進而漸漸動搖,自不在話下。何以說一定要動搖呢?了解所謂內地延長主義或本土延長主義,動搖毋寧是當然之事。某知事(按相當於現在縣長)解釋內地延長主義為同化政策、一視同仁政策。到底能不能同化,可另當別論。首先是否全體台灣人,一視同仁受其恩惠,抑是止於有利害關係的少數階級,容我不加躊躇地說一句話,恐怕還是後者吧。無忌憚地說,過去所行的設施與現行設施,形式本身是變了,但是內容呢?似乎與民眾的利害關係背道而馳了。但是世界大勢是不會捨棄台灣而不顧,反而彼之設施促使民眾覺醒,使民眾充分領悟自己的立場。被因習傳統所桎梏的本島人啊!該覺醒的時刻已來到了!
原文為日文,原載《台灣》雜誌第三年第九號,一九二二年十二月


勞動節歌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
拚我熱血為他犧牲
要把非理制度一切消除盡清
記取五月一日良辰
旌旗飛舞走上光明路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不分貧賤富貴責任依一互助
願大家努力一起猛進
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勞動節發表

廣義的衛生論
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年的壽命自無限歲月的自然界觀之,實是很短的壽命,何況實際統計上,人類的平均壽命還更短。據說內地人平均壽命約三十三歲,本島人約二十八歲,這是很可怕的事。我今年是三十三歲,亦即已超越平均壽命,就是現在死去亦不算夭折。諸位大部份看起來亦超過平均壽命,故亦是長壽,總之人類的平均壽命是很短的。故自古以來,人們不斷研究種種衛生法以冀長生不老,醫學為重的衛生法,是謂醫事衛生。但醫事不是衛生的全部,只是其部份,凡保衛生命之事項皆是衛生,故政治亦是廣義衛生之一。自古靠醫術治療疾病謂之醫治,執行醫治的人謂之醫者。同理,依法律治療社會之病謂之政治,執行政治的人謂之為政者,即官吏或治者。而接受醫治的人謂之患者,接受政治的人謂之被治者。醫者與患者,治者與被治者的關係是相同的、是相對的。此所以醫治與政治同樣帶有「治」字,故醫治與政治皆衛生之道也。世人往往只想到衛生是醫事衛生,而忽略政治是更上的衛生法。何以說呢?現在社會組織裡,保護各人的生命財產,保障社會安寧秩序,使各人安全的生活,不都是政治嗎?由此可了解政治即衛生。正如雇用醫者以執行醫事衛生(開業醫生亦屬此),為遂行政治乃雇用行政官(簡言之官吏或治者)以掌管之。醫事醫生費(開業醫生不在內)與政治衛生費皆由社會人人所湊出的稅金來支付。因此醫者與官吏同為社會公僕,接受社會一定的報酬而從事一定的職責。但是醫者與治者並非全智全能的神。因是人治療人、人治理人,其間難免有愚不肖之流,難免有活生不成反而殺生者。衛生家不可不注意及此。又另一方面醫者與治者必須深感自己責任之重大。醫者投藥,必先好好診察患者的病症,細聽患者的訴言。同樣的,治者判行政治,必須按民情、聽民聲。譬如有一江湖郎中,既不診察病情,亦不聽取苦訴,只會胡亂投藥,豈不危險萬分。假設有此種開業醫生在,誰也不會去找他。同樣地,治者判行政治而不按民情,不聽民聲,只是儘照自己的意思去推行,這是何等危險而不衛生的事!在台灣醫事衛生思想已經相當發達,但是政治衛生思想總是發達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實是必須研究的問題。例如在此台北市開業的醫生,此地的市民都知道他是高手還是庸醫,誰是精於眼科,誰是內科權威,大抵市民心裡有數。但對治者之善惡則缺乏研究心。譬如今某總督是手腕家,某長官是名策士,某知事是囿於法律,不知變通的舊型人物,像這樣的事情似乎全然懵懂不知。若此為何世人只注重醫者而不注重治者的善惡呢?這點可能是認為醫者比治者與自己的生活有更密切的關係。其實這是完全錯誤,治者毋寧與人民的生活更密切。現在我不妨介紹發生在台灣的二三事件,以做為學術研究的引例:
人身傷害問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具有痛覺的人類,除了因不可抗力而惹起的病患外,無不儘量想保護身體的安全,此乃人之常情。然而住在台灣的人不論如何不管閒事、不觸犯刑法,有時還是要受到莫須有的罪名或者因小事而受重刑,拷問之事比比皆是。拷問是衛生所不容許的忌物,拷問之傷害不僅是當場感覺痛苦而已,有時且會造成一些終生不治之病。例如自鼻或口用自來水管強行灌水入胃,直到胃膨脹至最大限度,這時若有不堪痛苦而昏倒者,以水潑頭使其暫時甦醒,再繼續灌水,重複幾次後便造成胃擴張。我們必須注意這是衛生上何等重大的問題。
又如最近發生的所謂彰化事件,可說是近來最顯著的實例。連累者聽說有百餘名。俗語說雷聲大,雨點小,但此事件大概連一點雨都沒有。如果是罪小刑重的吹噓事件還好,如果是全無根據的冤枉事,其責任由誰來負?其結果莫非又是幾年前新莊事件的重演?新莊事件之際,拘引了二百多人來拷問,最後五六十人連袂被送往台南臨時法院,結果經高明的判決,皆以無罪發還,此事諒諸君尚記憶猶新。因此等事件而連累的多數被害者,其肉體打擊與經濟的損害是如何嚴重,實不難想像。由此等事例可以明白政治與吾人生活之密切關係。正如醫者因受社會的注視而採取慎重的態度,以遂行醫者的使命,治者也因民眾的注視而謹慎行事,庶幾無大過以完成治者的使命。民眾的監視既足以提高醫者治者的人格,決不可加以禁忌,毋寧視為人民的義務。將政治放任給治者而不顧的態度,反足以妨害治者人格的完成,這正如隱藏病苦而亂吃醫生的藥一樣。要之吾人嚴厲注視醫者治者之態度,始克發揮醫治衛生而無憾,這就是我的廣義衛生論,本會之組成亦是為了研究上述意義之衛生法而起。
原文日文,原載《台灣》雜誌第四年第二號,一九二三年二月

今年之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我在昨年年頭所喊的口號是:「請大家合力來打掃偶像!」,這一年中不知道我們同胞對於這些事業做了多少功夫呢?總是自然而然的那些偶像——御用紳士們——似乎沉默些、躲避些、隱跡些,而現出了消蹤滅影的樣子,這也算是臺灣人解放運動上的一個好現象。那末我今年要大呼特叫一個口號,曰「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團結的能力,乃是生物界共通的本能。向西比利亞的鹿,要渡河避寒的時候,必等著多數的同群齊到,然後團結一塊一齊渡河,以保其安全。南洋有鱷魚,他的本事在海裡就是水中之虎,在岸上便為人類之敵,他好食小孩子,住居海濱的海來人,常常關著前門而失卻小孩子的,原來鱷魚從後門將小孩子捲抱去了。他又能上樹取食品,追飛逐走、機變異常。他雖如此蠻橫,具絕大的本領,卻是小小猴子,可以剋制他的。猴子乃將連環計連結著十數隻猴子,便可以臂挽臂用足纏足,變成極長的猴繩,遇著地上有鱷魚來,他們就用這連環計,從樹上倒吊下來,給鱷魚一幌,鱷魚就要食他,猴子便設計引他上樹。然後用一根堅韌的青藤,把鱷魚的尾縛在樹上,猴子即用大隊來攻打。此時,鱷魚必掙扎抵抗,不料手足一離樹枝,便倒吊起來,頭重身輕,再也不能翻身爬到樹上。於是便被猴子們倒吊了,吊了兩天的鱷魚就不自打死了。又在亞非利加常見有獅子被蟻子咬死的。像這樣極弱少的蟻子合了幾千只幾萬只的力,就能咬死獅子,可見團結之力是怎樣絕大呢。日本北海道的河川,到了秋季,就有鮭魚由海裡上來河川產卵。人家就拿了產卵後的母魚去做食品,將卵子施行人工孵化,俟其大至一、二寸的時候,就放他出去,這些鮭子,就漸漸由河川游到海口,在海口有大的魚,便開口等著他,將要吞他下去時,這些鮭子很是聰明,便集群團結做一塊極大的團塊,這大魚見那樣大的東西吃了一驚,一溜煙走去了。敵走他們就解散,敵來他們就再集合團結,以保他們自己的生命。在亞非利加的馬,不敢獨居,必定結合五十一百、五百一千匹群居,若遇著獅子來呢,他們就將頭集中向中央,將臀部做後方結成圓陣用後腳蹴砂,使飛騰滿空中,甚是壯觀,獅子看著,就吃驚跑了。至於蜜蜂之有組織的、統一的團結乃人人皆知道的,不免我再說了。
像這樣動物尚且如此,而號稱萬物之靈的人們,若不能利用這個本能的團結,真是人不如動物了。
列寧說:世界上被壓迫階級有十二億,而壓迫階級則僅三億。原來多數人壓迫少數人,是可以成立理論的,然而現在卻反是少數人的資本家——壓迫階級支配著多數人的無產者——被壓迫階級,這是因為什麼緣故呢?就是無產者們自己不能一致團結所致的。所以馬克斯出了一個口號曰:「萬國勞動者需要團結!」便是為著這個緣故啦。
幸哉!近來無產階級大眾都漸漸覺醒起來了。像英國的勞動黨竟能握著英國政權。如這回十個多月英國坑夫罷工激烈,足以使令全世界資本家階級膽寒心怕!像露國的勞農兩階級竟能一躍而為露國之主人翁,組織了勞農政府。如土耳其和埃及,其國民皆能一致團結,始能獲得獨立自由。最近如中國國民黨,自民國十三年改組以來,以最大多數的農工階級為基礎,一致團結,才有今日北閥軍之成功。又散住我臺之華僑,近來也組織中華會館,幾乎遍於各地;又如臺北華僑之勞動界,已成立了洋服、靴工、木工、麵線工等諸工友會,因此他們的地位和勢力,已漸漸地發展擴大起來了。又如我臺最大多數的農民同胞,亦受環境所支配,已見農民組合也前後設立於各地,其團結之利益,我同胞亦漸漸有體驗了!惟是一般同胞,尚未十分曉悟這個道理。設使我臺四百萬同胞,個個都能覺醒團結起來,那就無論有多麼大的魔力,我們都可以抵制他,那末吾人便不患環境魔力之強大,而所患者惟吾人不能團結哩。所以我敢斷言:團結是我們唯一的利器,是我們求幸福脫苦難的門徑。團結之力量如此之絕大,而本來持有團結之本能的人類——吾們四百萬同胞,竟不能利用這個團結之力來求幸福,真是我們臺灣人之恥辱呀!故我不得不再大呼特喊:「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臺灣民報》第一百三十八號,一九二七年一月二日
入獄賦
大正十四年二月一日台灣民報第三卷第四號
 癸(發)亥之冬,臘月既望,蔣子與妻同衾臥於木塌之上。刑事急來,大叫不休。舉身跳起,攜洗面之巾,開隔房之門。少焉,警吏登於樓上,徘徊於各房之間;白刃懸腰,劍光閃研。任一警之所牽,到監獄之門前。蕩蕩乎入於囚房,如和尚之坐禪;寂寂乎如遺世獨立,脫化而成仙。
於是飲水涼甚,扣床而歌之,歌曰:「柴門兮鐵窗,隔密密兮通流光。戀戀兮余懷,望愛人兮天一方。」蚊有吹洞簫者,與歌而和之;其聲紛紛然,如怨如怒,如憤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怒孤房之囚人,擾憂時之志士。蔣子愁然,掩被而臥而問蚊曰:「何為其然也?」蚊曰:「『竹風蘭雨,大雅之音』,此非田讓山之詩乎?。西望內閣,東望大臣,相繼失敗,鬱乎惶惶;此非讓山之困於宦途者乎?方其任總督,渡台灣,順風而南也,迎者千人,何等威風;以酒宴客,集雅賦詩;固一時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內田吉,閒居於東都之上,侶藤子而友田南;藉一朝之權勢,舉暴威相戕;行惡虐於此地,負蒼生之希望;知威風之須臾,羨島民之無窮;挾飛艇以相擊,執干戈而相攻,知不可乎以行得,徒悲憤於悲風!」
蔣子曰:「蚊亦知秦與清乎?暴者如斯,而未嘗安也;受虧者如彼,而卒莫不興也。蓋將自其暴者而觀之,則其未曾不能以悠久也;自其受虧者而觀之,則仁與義者無盡也;而又何悲乎?且乎天地之間,人各有權;茍非法文所許,雖一毫而莫侵。惟無額之給俸,與出張之旅費,爾得之而為產,民出之而甘心,取之無抗,徵之不拒;是島民之無盡藏也,而任與你之所剝削。」
蚊喜而笑,停足壁上;更夜已深,各自安眠;相與枕藉乎牢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注釋:
衾:大被。
閃研:
脫化:蛻化。
蕩蕩乎: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蕩蕩:心胸寬坦。
扣:敲擊。
枕藉:縱橫堆積,沒有秩序。
田讓山:田健治郎1919.10.29任台灣總督,為第一任文官總督。
內田吉:內田嘉吉曾任第五任、第六任台灣總督的民政長官, 1923.9.6接田健治郎為第二任文官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