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1891

    2月8日生於宜蘭
  • 1895

    清廷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日本
  • 1899

    受業於宜蘭宿儒張鏡光
  • 1907

    就讀宜蘭公學校
  • 1909

    宜蘭公學校畢業,任宜蘭醫院傭員
  • 1910

    第一名成績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 1912

    "辛亥革命成功,受影響甚大 不滿辱罵臺籍學生的日籍職員,被留校察看一週"

  • 1913

    "在臺北城內經營冰店、東瀛商會、「復元會」,掩護革命 在校內鼓吹民族運動,策劃暗殺袁世凱"
  • 1914

    在校內發動國民捐,支持孫中山二次革命。
  • 1915

    醫學校第二名畢業,任職宜蘭醫院外科

  • 1916

    在臺北大稻埕開設大安醫院
  • 1917

    經營春風得意樓,並代理宜蘭酒廠甘泉老紅酒
  • 1920

    "促成知識青年大團結,成立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援會 開設文化公司啟蒙青年思想"
  • 1921

    "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撰寫<臺灣文協會會歌> 發起創立「臺灣文化協會」,擔任專務理事,本部設於大安醫院,提出文化運動十項方針。 任文化協會會報發行人及主編 發表〈臨床講義〉一文"

  • 1922

    "擬開設文化義塾被禁 被指為臺北師範罷課事件的幕後指導者 組織「新臺灣聯盟」,為臺灣最早的政治結社 《臺灣》雜誌,設臺灣支局於大安醫院 在大安醫院舉行「臺灣社會問題研究會」發會式"
     
  • 1923

    "發表臺灣社會問題研究會宣言書,被罰金二十元。 擔任第三次請願委員,在東京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在東京參與《臺灣民報》創立,並任董事。 以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名義持旗向日本太子請願,為臺灣人因政治請願被拘禁的第一人 籌組臺北青年會,被依違反治安警察法禁止,續成立臺北青年體育會、臺北青年讀書會 文協臺北支部率先舉辦各種講習會。 民報發行機關《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設支局設於大安醫院 在臺北太平町設大運動場 「治警事件」發生,總督府大舉逮捕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會員"
      

  • 1924

    "因治警事件被拘留臺北監獄64天,獄中寫有〈入獄日記〉、〈入獄感想〉等 任第五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委員 治警事件一審宣判無罪 臺北師範學校本島人爆發修學旅行罷課事件,被視為幕後煽動者。 發表〈宜急撤廢取締學術講習會的惡法〉,批評臺灣學政壓迫"
     
  • 1925

    "在民報發表社論〈迎臺灣的新新年〉,要開創臺灣的明治維新 治警事件終審被判四個月,服獄80天,寫有〈獄中隨筆〉 身為民報「褓母」,促使該報銷路由3千5百冊,增為1萬冊,成為臺灣第3大報 臺灣雜誌移編輯事務於臺灣民報支部大安醫院,蔣渭水主持"
     
  • 1926

    "文化協會理事會,任漢文委員 在港町文化講座舉辦反對始政紀念日政談演說會。 開辦文化書局,引進中、日名著,為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尋找出路 發表〈左右傾辯〉一文"
  • 1927

    "文化協會分裂 提出「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口號 倡議成立「臺灣自治會」、「臺灣同盟會」,擅自列印綱領,標舉「殖民地自治主義」被禁 擔任民報臺灣取次人(經銷) 發表〈以農工階級為基礎的民族運動〉一文 「臺灣民黨」舉行發會式,任臨時中央委員,臺灣民黨被禁 參與創立臺灣民眾黨"
  • 1928

    "提出臺灣民眾黨第二次大會宣言,確立指導原理 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成立前為「產婆」,成立後為「顧問」 發表<勞?節歌>"
       

  • 1929

    "母親病逝,行樸實莊嚴的葬禮,將放銀紙改為散發打破迷信除陋習,革新葬禮的傳單 提出民眾黨第三次大會宣言,為日治時代非武裝抗日運動文獻代表作 派員參加孫中山的奉安大典。 領導反對鴉片新特許運動"



  • 1930"以臺灣民眾黨名義致電國際聯盟,次年,國際聯盟派員來臺調查總督府鴉片政策 發表民眾黨「三大目標的口號」,反對總督專制被禁 民眾黨揭露霧社事件,引發島內外關注"

     
  • 1931

    "民眾黨第四次大會,提出「以農工為中心的民族運動」綱領,遭當局查禁、解散 致力於群眾運動,續開大眾講座 8月5日上午7時30分病逝臺北醫院,享年40歲又5個多月 8月23日,「蔣渭水氏臺灣大眾葬葬儀」震憾總督"